熱門文章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Der Tag von Verena

Morgens stehe ich im 6 Uhr auf.
Ich radfahre und früstücke im der Berg.
Dann ich lerne Deutsch und English im die Bibliotek.

Ich esse zu Mittag mit meine Freundin.
Nachmittads lese ich Büche im die Bibliotek.
Dann schwime ich vor 5 Uhr bist 6 Uhr.

Abends, ich esse zu Abend mit mein Liebhaber.
Dann spiele ich Computer Game zu Hause.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書] 星巴克救了我一命

星巴克救了我一命
作者:麥可.蓋茲.基爾
原文作者:Michael Gates Gill
譯者:朱衣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2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8551
裝訂:平裝

博客來連結



一本看似平淡、但又波濤洶湧的小書。敘述六十多歲老年失業且因外遇失去家庭的白人男子,在經濟、人際關係上皆失去依靠的情況下,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由一份自己過去瞧不起的工作、一群避之為恐不及的非裔同事。

麥克被迫失去廣告公司的高層職務,且踏入錯誤的男女關係,有了第五個小孩,老年、失去工作、家人的他,甚至發現腦中有個腫瘤,他的生活真是一團混亂。他在星巴克得到了一個工作,由清潔打掃開始,接著克服他對數字的害怕,完全勝任收銀台的工作,也能夠調配各式星巴克咖啡,除此之外,更善用自己的特質,將熱情傳染給每個客人。

麥克從這份工作內獲得的不只是經濟獨立,更重新建立了與兒女們的關係,我想是因為他放下了過去六十年以來的成見,努力去適應新的工作,並且愛上這樣的生活,一個正面積極的人總是受到周遭人歡迎的。

但我相信,麥克在這過程中一定遇到許多挫折,生理上無法勝任、某些過去好友的冷淡、對他有敵意的同事,他卻沒有在書中抱怨任何一個字,頂多輕描淡寫的帶過,這真的是相當難的的。

推薦給每個現正處於任何一種困境中的人,從這本書中一定能找回自己積極、正面的態度的。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書] 棄業日記:這輩子一定要出走一次啊!




棄業日記:這輩子一定要出走一次啊!

作者:買買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0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412626
裝訂:平裝



博客來連結

作者買買氏是一個資深廣告人,還是個混得不錯、屢屢得獎的廣告人;但她辭去工作,親自去拜訪台灣各地的農人朋友,藉由貢獻自己的文筆來幫助這群有想法、有堅持的可愛人們行銷自己的心血。

這本書讓我很感動,果然台灣還是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默默的在太陽底下付出、以最傳統的農業工法工作,希望能生產出最健康、最美味的食物,即使吃力不討好仍默默堅持下去。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貢獻自己的專長,參予這樣的工作。

[書] 大腦決策手冊:該用腦袋的哪個部分做決策?


大腦決策手冊:該用腦袋的哪個部分做決策?

作者:雷勒
原文作者:Jonah Lehrer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5539
裝訂:平裝

博客來連結


遠自古羅馬時期,人類思考自身做出決策的方式,而後自詡為理性思考、決策的生物,且深深以此自傲、覺得這是人類與動物的差別;但,真的是如此嗎?【大腦決策手冊】一書中,作者徹底顛覆了此一想法。作者雷勒將人的大腦分為理性腦與感性腦,並且表示:理性腦與感性腦在人們做決策時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並且同樣的不可或缺,而非人們慣常以為的「感性拖累理性」。
書中提出了一個真實案例,有名叫做艾略特的病人,經過一場大腦額葉附近的摘除腫瘤手術,他的生活完全變了樣:即使是一件向早餐要吃什麼般的小事,他也完全沒辦法做決定。醫生發現,手術並沒有傷及艾略特的認知功能,而是失去所有的情緒反應;醫生很驚訝,沒有想到失去情緒反而讓人們無法做出決定。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人的意識一次僅能處裡五到九條資訊,因此過多的資訊反而會「癱瘓」腦部的決策系統。因此作者認為,理性腦擅長的是分析資訊,理性腦可以分析所有選擇各自的利弊得失。舉例來說,當人們想買一部新車時,理性腦思考後,能告訴自己A車比較省油、但另外B車有較大的空間,或是C車的安全性較佳、D車的外型比較好等等較為具體的評比;然而,理性腦卻不是那個能夠做出決定的決策中樞。
感性腦的決策方式與理性腦不同,影響感性腦做決策的不是數據而是自身的情緒,相較於數據,情緒往往沒有理由、沒有原因也沒有解釋;然而科學家發現情緒也是有邏輯性的。過去的錯誤決策,會累積成經驗智慧,並透過腦內的內分泌(多巴胺)影響人們的情緒,在這個時候信任情緒往往更能做出較佳的決策。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單單用感性腦做決策亦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感性腦除了相當容易受到外表、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干擾,而且在面對可能的損失時,感性腦傾向於誇大損失而造成錯誤的決策。
書本的最後,作者提出一些幫助人們做出更佳決策的通則:一、「簡單的問題、新奇的問題,做決定前宜三思」。面對簡單的問題時,為了避免情緒影響選擇,此時適宜使用理性腦做決定,也就是多思考幾分鐘,做出的決策會更好。而在面對新影、自己不熟悉的問題時,最好也是依靠理性腦,因為我們並沒有足夠的經驗讓感性腦做出正確的決策。二、「變數很多時,則靠感覺來選擇」,因為前額葉皮質無法處理這多資訊,反而會搞砸一切,因此須做困難決策的人,應該多聽聽內心的感覺。三、「永遠要思考相反的假設」,當人們強迫自己對自己唱反調時,反而能夠看到情緒腦的盲點,因而避免受到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干擾。
看完這本【大腦決策手冊】後,對於「大腦如何思考」這件事情有了新的了解,作者提出的說法打破了慣常的想法,卻也解釋了許多日常做決策的經驗,往往我們在做決定前都已經研究過諸多資料,但最後影響決定的,卻常常只是「感覺」。過去我會對於這樣的決策模式感到非常的害怕,但現在明白了以「感性腦」做決策時的優勢。應用在職涯上,我認為平時應多方閱讀相關案例、資料,由前人所經歷的事件中獲取經驗、鍛鍊我們的「感性腦」;相信在危機發生時,除了冷靜思考,「直覺」能夠更加可靠,因而能夠做出更佳的決定。我相信以「理性腦」輔助「感性腦」進行思考,能夠獲得最佳的決策,且不致因猶豫不決而錯失最佳機會。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職場

有權力的人不做事 做事的人沒權力
+) 沒做事的人沒責任 做事的人有責任
-----------------------------------------
有權力的人 沒責任 沒權利的人有責任